小小家风抵万金
来源:中国社会报 |
时间:2018-06-13 |
作者:通讯员 葛海燕 |
浏览量:
近期,单位推荐了几本文化类书籍,其中有一本《中国家规》,讲的是自春秋开始至清末近2500年来中华大地上的50则名士、名臣等事迹和家训、家规、家风,读来真是思绪万千,可敬可叹。
书刚一翻开,所感到的就是一位位高士名人如何幼承庭训,坚守君子高格,在风雨中锤炼成长,在大时代中不断经历考验,最后成就一代栋梁或楷模的励志事迹。静心看下来,当一个个德高望重的面容鲜活地呈现在面前的时候,当一句句或发自肺腑或感人至深或明澈理性的话语映入心田的时候,心里也有些惊叹,继而有些感慨,再后竟然有点自卑。在他们如山的高大身躯、咄咄逼人的才华和那冷峻透彻的眼神面前,竟有种强烈地要逃脱的冲动。
把书先放在一旁,静下神来默默地想,人真要互相比吗?人能互相比吗?或者更确切地讲,一个现代人非要与古人比道德或者比文字才华,这样合适吗?或者真有可比性吗?刚一想,马上有一个声音传过来,无非就是古人有古人的环境,譬如春秋侠义、魏晋风度;今天有今天的形势,譬如现代文明,信息社会的自由、平等。沧海桑田,物是人非,哪里有可比性!心中不免莞尔一笑,一块石头倏地落了地,别难为自己了。于是,束之高阁,敬而远之。
书是放下了,但心却还在想着。在阳光明媚的春日,陪孩子户外踏青时遇到流浪乞讨者时的一声疑问,或者刮风下雨天出门办事,父母双亲反复叮嘱,又或者平时看电视看电影时男女主人公的一段深情对白,一个难忘的眼神,都能勾起书本里一句句苦口婆心的劝诫,一声声感人至深的叮咛或者一双双满怀家国情怀、忧虑冷峻的眼神。他们竟然穿过百年千年,就这样直愣愣地浮在我的面前,仿佛在说,要厚道啊,要勤俭啊,要慎独啊,要无私啊,要思危啊。于是,在夜深人静之时,慢慢尝试逼着自己静坐在书桌前,准备再次直面这些犹如高山海洋一样高大深邃的先贤大哲,像一个小学生似的在戒尺高悬的情况下诚惶诚恐地聆听圣训。说也奇怪,灯光下,他们仿佛穿过时空隧道,一步步地走过来,时而颔首默许,时而捻须微笑,往日那高大冷峻的形象竟然如此地亲近温和。我顿时有种懵懵懂懂的感觉,内心深处好像存着一颗沉睡许久的种子,竟然在春风吹拂下一刹那间苏醒过来了,嘴里忽然蹦出来一句妇孺皆知的话:家是最小国,国是千万家!
国是千万家!小家不正国怎会正呢?家风不正国风怎么正呢?从小处来说,好家规成就好家风,好家风成就好乡风,好乡风成就好国风。由此看来,高德配良位,有规矩成方圆,好家风真是抵万金啊!
想到这儿,突然眼前又浮现了书中那些德比美玉、才比昆仑、忧国忧民的高大形象来,他们仿佛自家的老人和恩师,于月光下在自家院子里和自己愉快地聊着天、谈着心,脸上慢慢也有了会心的笑容。孩子过来央着我给他讲故事,我想是时候给他好好讲讲这些既可敬可爱、又无比高大上的先贤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