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青岛智慧养老平台!
注册 服务组织注册
找服务
  • 找服务
  • 找服务组织
首页 > 老有所乐 > 详情

刘真骅:永远的花季

来源:网络   |   时间:2017-11-10   |   作者:郑天钟   |   浏览量:
分享至
  与刘真骅老师聊天总会给人一种“穿越感”,她的体态、发肤,以及言谈举止,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和“老”字挂边的。尤其是她对生活的热情,对求知的渴望,让所谓的“代沟”似乎都随之消弭了。只有当她提起遥远的前尘往事时,才会彰显出走过八十多个春秋的人生历练与感悟。人行一世,刘真骅的荣誉与成就很多,但她并不愿过多提及,当下以及可知的未来才是她最为看重的——推广旗袍文化、写一部长篇小说,出版刘知侠先生的纪念册……显然,刘真骅把整个人生都过成了美丽的“花季”,而作为最女人评选评委,她也映照了“最女人”的精神。

  人生感悟:“心不长皱纹就永远年轻”
      
  刘真骅是土生土长的青岛人,15岁在青岛二中毕业,随即参加了革命工作,“就当时来说,我算是一个叛逆少女吧!父亲是小有名气的商人,母亲是大家闺秀,小时候上的又是教会学校,但却自发的投入到革命洪流中”。上世纪50年代初,刘真骅在集中学习半年后,成为“准备干部”,被分配到了青岛市税务局,“刚开始还有点不大乐意,因为在旧社会,苛捐杂税很多,税务的形象不好,后来领导做了思想工作,说你是加入青岛市人民政府税务部门,为人民工作”。
  后来,刘真骅转至济南工作,并在1968年与著名作家刘知侠先生结合,“我小时候语文就很好,14岁的时候就写过话剧,不过要说真正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,还要从写情书说起”,在那个凄风苦雨的年代,刘知侠与刘真骅经常通过信件与情书互诉衷肠,“我记得很清楚,他最长写过一篇3.2万字的情书,当然不止谈情,更多的也是在说思念与人生”,值得一提的是,在刘知侠先生故去后,刘真骅又静下心来好好的梳理了这段爱情故事,有了一本厚厚的《黄昏雨》。
  时光来到了1986年,经过申请,刘知侠与刘真骅回青岛定居,而这也促成了刘知侠先生的又一个创作高峰,“虽然还有省文联的一些事务性工作要处理,但他已经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到文学写作上,在位于金口二路的家中创作出了《沂蒙飞虎》、《刘知侠中短篇小说选》、《战地日记——淮海战役见闻录》等。而我当时担任他的秘书,也帮助他修改文稿”。
  很遗憾,这段平静且幸福的生活持续的时间远不够长,1991年9月30日,刘知侠先生因脑溢血猝发去世,这让刘真骅陷入到深深的悲痛中,后来她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,“作为社会的人,他已经远去了,作为精神上永远的伴侣,他却仍与我朝夕相处,昼夜同行……”
  刘真骅悲痛,但她并没有被悲痛束缚住,而是开启了一段励志的生涯,“其中有件事给我触动很大,刘先生走后,我有几个月没出门,后来有一天去中山路买点日用品,碰到了一位老朋友,而老朋友几乎已认不出我了,当时我总是流泪,也有了白发”,刘真骅意识到必须要换个活法了,她必须要重新出发,在随后的二十年时间里,她将刘知侠留下的遗憾一一补缀:刘知侠封笔之作《战地日记》出版了、电视剧《刘之侠与芳林嫂》播出了、电影《红嫂》上映了,历时八年,呕心沥血编纂的五卷250万字的《知侠文集》出版了……
  此外,刘真骅自己也活得更加精彩,60岁至80岁,成为了她的“黄金二十年”,她以优雅的文化底蕴、端庄的仪表赢得了“中国老年形象大使”、“山东省十大感动齐鲁老人”、“青岛市十大华龄之星”等荣誉。她还组织了一支“老干部服饰表演团”,推广旗袍文化,并曾经数次在国内获奖。而为了自己也为了更多女性在年纪大了之后能够有更美的衣服装扮,她还用自己的名字注册了服装品牌。
  “要精彩地活着,过好每一天。不仅自己每天心情好,还影响着周围老人开心生活”,刘真骅常说,“老年朋友们脸长皱纹没关系,只要心不长皱纹,就会永远年轻。”

   再获大奖:“都是靠大伙的努力”
   
《沂蒙情深》表演现场
  在刚刚过去的中国首届旗袍文创节上,青岛市老干部艺术团服饰表演团在刘真骅的带领下受邀参赛,结果“连中三元”,《沂蒙情深》获得了最佳表演奖,旗袍秀《爱在这片海》、服饰表演《最炫民族风(少数民族服装)》获得了优秀节目奖。
  “应该说在这次活动中,我们的节目胜在特色,整个文创节期间基本都是旗袍走秀,不错是不错,但观众与评委难免会视觉疲劳,而我们的《沂蒙情深》则明显不同,它除了有漂亮的服饰与布景,戏剧内容也很好”,刘真骅告诉记者,《沂蒙情深》讲述了老区人民送孩子当兵的感人故事,人们纺棉花、纳鞋底、煮鸡蛋,支持人民军队,而孩子与母亲虽然都很不舍,但依然踏上了革命道路。节目的表演效果非常好,现场长时间想起了热烈的掌声。
  《爱在这片海》则主要突出两点:一是青岛之美,二是旗袍之美,“这场旗袍秀有两套衣服,都是我设计的。首先是一套庄重典雅的黑色旗袍,前面带一个大大的红色中国结,非常漂亮;另一套旗袍也采用了大胆的拼色,海蓝的颜色,寓意青岛的大海,而黄色则寓意着国土的颜色”,刘真骅说,这个节目同样赢得了评委的肯定。最后则是《最炫民族风》,演员们都身着漂亮的民族服装,同样获得了满堂彩。
  “包括这次,我们获得的奖项确实不少,关键就是在于团结,在于大家的努力,像是在《沂蒙情深》的排练过程中,我的要求很严格,有时候脾气也比较直,但大家也都包容了,这样才有了最后的成功”,刘真骅说。

  解读旗袍文化:“庄重得体,以正视听”
  说起旗袍,刘真骅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资深专家,“小时候就穿过,我还记得拍全家福的时候,我和姐姐都穿得旗袍,旗袍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”。后来到了1993年,刘真骅当时在老年大学学书法,一个偶然的机会搞了一次老年时装表演,穿得是典雅的黑色旗袍,结果大受欢迎,后来还上了省卫视和央视栏目《老百姓自己的故事》。至此,刘真骅在旗袍这条路上越走越宽,刚开始的服装表演时,旗袍都是借的,很多时候并不合身,到了2000年,她设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与服装工作室,“自给”表演服装。
  而对于如今越开越多的旗袍节与旗袍表演,刘真骅更多的表现出一种忧虑,“现在的旗袍表演有两个不太好的趋势,一是露的过多,性感化,其实旗袍本身是咱们国家的国服,讲究的是有领有袖,庄重雅致;第二是炒作很多,但却局限于舞台层面,无法深入民间,实际上旗袍不但漂亮,而且实用性也不错”,刘真骅表示,她希望能通过与媒体的合作,推广“庄重得体”的旗袍文化,树立正能量。

  记者手记:听刘老师讲“养生心得”
  采访刘真骅老师,有一个问题是绝对不能回避的,“您咋这么年轻呢?”,毫不夸张的说,年过八旬的她,看起来也就五十多岁,气质容貌绝佳。
  “有些确实是先天的,比如说皮肤白,这都是父母给的,不过发型还是可以自己好好打理”,随后,刘老师从心态的解读诠释了一下,“要心有善念,心怀坦荡,走正路子,对得起所有的人”,她还说,自己在编辑《知侠文集》时,确实感觉灵魂得到了升华,她后来把刘知侠先生与自己的稿费都捐献了出去。此外,保持学习的热情,保持年轻的心态也很关键,她告诉记者,自己的智能手机玩的非常溜,就拿出行来说,先后下过滴滴、优步、曹操专车,还自己操作叫车送朋友去火车站,把朋友吓了一大跳。
  “还有一个小诀窍,就是喝稀饭,我早上必喝一大碗稀饭,雷打不动,这样肠胃好,有利于排毒”,显然,刘老师的这一招还是很值得大家学习的。
  最后聊到未来的打算,刘真骅老师说,她的时间非常宝贵,重点想完成两件事,首先是写一部长篇小说,名字暂定为《真话并不难说》;第二,等到了刘知侠先生诞辰100周年时,她打算出一部纪念册,名字想好了,就叫《痴侠》,收集出版好友纪念刘先生的文章。